资讯中心NEWS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

2025-01-10 23:40: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暖阳下,洱海波光粼粼,海鸥盘旋,水杉挺拔苍翠,游客们三三两两漫步岸边拍照,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灵动画卷。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大理湾桥镇古生村熠熠生辉。但村民们说:“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1996年,洱海暴发全湖性蓝藻,水质堪忧。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湖水透明度不足1米,部分水质直降为Ⅴ类。此后,一场洱海保卫战展开。

  2015年1月,习来到古生村,走上木栈道,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习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当地干部群众把的嘱托刻在了石头上,古生村湖畔,一块大青石上醒目地镌刻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这份嘱托也镌刻在了当地干部群众心中,转化成铁腕治污的坚决行动。开展洱海湖区界线、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三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成1806户生态搬迁……

  洱海保护治理,不仅是一场生态保卫战,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绿色转型发展。十年坚守,绘就了一幅碧水蓝天的新画卷。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1)

  冬季换了新装的水杉,与苍山洱海一同绘就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大理州洱海管理局供图)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2)

  采访组:2015年1月20日上午,习来到位于洱海边的古生村,当时走进了你家的小院,和乡亲们亲切交流。请讲讲当时的情景,你对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哪些话让你记忆犹新?

  李德昌:当时那个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2015年1月20日上午,我和家人站在院子门口,远远就看到一行人从洱海边沿着湖边小道走来,习来了!走进我家院子,和我们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还称赞我的院子:“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我的院子是2007年自建的,这种“三坊一照壁”的四合院,把坊、阁、照壁相结合,青瓦白墙,是我们白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当时村里也有人建小洋房,但我还是觉得老一辈这种传统的建筑住起来更舒服,方便我们生产生活,不过我把原本的木质结构改造升级成了砖块结构。现在,我们古生村的建筑基本都是青瓦白墙,很有民族特色,大家也注意守住原貌,留住乡愁,修旧如旧。

  最开始我其实不懂什么是“乡愁”。来我的小院后,我经常回忆起那天的场景。聊的是发展,说的是保护,话的是乡愁。我一直在思考说的话,渐渐觉得,假如你来到一个地方后,会想念这个地方,这就是一种乡愁。我会怀念童年时在洱海抓鱼、捞海菜花吃的快乐场景,这也是乡愁。

  其实,美丽清澈的洱海就是我们的乡愁,守住这份乡愁是我们的责任。于是,我给我的小院取名“乡愁小院”。

  采访组:随着洱海保护和乡村发展,你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在你眼中,近年来洱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德昌:我是1967年出生的,家里几代人都生活在古生村。我还记得五六岁时,常去洱海抓浅水鱼吃,那时洱海的水质极好,还没有被污染。

  后来,大家靠海吃海,在洱海里建鱼塘、虾塘,水质一点点被破坏。印象里,上世纪90年代洱海经历了几次蓝藻大暴发。当时水面一片绿油油,还散发出一股浓重的臭味。我也不再留在家乡谋生,去外地做起建材生意。

  习来考察后,洱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政府对洱海整治力度很大,收污水、拆违建、修绿道,都是“真刀真枪”地干,洱海的水质眼看着越来越清。

  现在,我已经回到家乡,变成了洱海保护故事的义务讲解员。每天来“乡愁小院”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做过统计,最多的一天有4000多人来我家参观。还有一次,五大洲15个国家的考察团来到小院。

  我的院子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院子了,在这里让更多人听到洱海保护的故事,是我们古生村人的使命。我觉得这是一种荣耀,我们把的嘱托落实好,把洱海保护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知道,然后大家一起去保护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非常有意义。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3)

  采访组:你觉得村民们对洱海保护的意识和态度有怎样的转变?对村子的未来有哪些期待?

  李德昌:以前大家没有那么强的环保意识,我们住在洱海边,一些人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水里。我为了保护环境,和农户还为这事拌过嘴、吵过架。

  习来考察后,现在大家完全是从内心自发地去保护环境。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古生村路边已经看不到垃圾,洱海边非常整洁干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宣传教育上,特别是小娃娃读书这个阶段,教育他们要保护环境,从而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自发地维护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谋出路,吸引更多游客留下来,让村子发展起来,村民们都能发家致富。

  我们很期待习再来古生村。我们想让看到这些年来这里的变化:洱海越来越清,村子越来越整洁,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4)

  15岁起,我就跟着父亲在洱海捕鱼。1989年,我们向政府承包土地,建了个鱼塘,那时洱海水很清,鱼虾多到捞不完。我们还加大投入,花几万块钱把手摇船换成了机动渔船,想着能提升效益。

  1996年,洱海经历了蓝藻大暴发。为了保护洱海,政府实施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的“双取消”措施,到2000年又采取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的“三退三还”措施,我之前的投入泡了汤。

  那时候心里真是苦闷,几份文件一出,搞了十几年的鱼塘就这么没了?虽然政府发放补贴,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后来,我在古生村开起客栈,这才深切体会到只有好的环境才能带来好的收入。洱海水质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旅游业火爆,也带火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意。我逐渐意识到,之前大家为了保护洱海所做的付出,都很值得。

  2015年,习来到我们古生村,和乡亲们一一握手,亲切交流。嘱托大家,“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这些年来,随着洱海治理得越来越好,很多游客为了美丽的洱海来到大理,老百姓慢慢懂了当年的话,意识到把洱海保护好有多么重要,原来绿水青山真的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2018年,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开始实施,我家客栈有一部分处于红线范围之内,需要拆除。这一次,我非常理解支持。我们古生村人的命运和洱海息息相关,洱海好,我们的生活就好;洱海不好,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好。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5)

  何利成:随着自己思想上的变化,我想为洱海保护再献一份力量,这些年我又经历了一次转型:开始搞生态农业。

  2021年,云南农垦集团入驻古生村,建设农业绿色有机种植基地,我应聘成为古生片区管理员,走上了绿色种植的道路。

  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团队来古生村建立科技小院,致力于生态保护治理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他来谈合作时说,我们一起把洱海保护故事继续讲下去,而且要比以前讲得更好。

  最开始,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为他们的方法和我们传统种植不一样。传统农业种植是“大水大肥”,用的水和肥料都很多,而他们研发的绿色智能肥恰恰相反。这样能种好吗?我心里直犯嘀咕。

  张院士给我解释,就像小娃娃吃奶粉一样,需要的时候才喂,种田也一样,不要一次把肥料全撒到农田里,而是精准施肥,并且使用的肥料都是绿色、低残留的。

  我们拿出农田给科技小院做试验,发现这套绿色种植方法既节约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又实现了增产增收,以水稻田为例,每亩能增收100多公斤。

  最关键的是,保护洱海环境。以前,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大量肥料撒下去,植物吸收不完,雨季一来,残留的肥料就被冲进洱海。现在,按照科技小院的数字技术,精准施肥、节水节肥,保护了洱海水质。

  何利成:随着科技小院的建设,现在村里常驻的大学教授、研究生等,有将近200人,我觉得村里不光是环境变好了,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这样的氛围对村里的小娃娃们有很大影响。比如,我的小孙子在接触了这么多教授后,说自己长大后也要当科学家、当院士。

  我们古生村和前些年比起来,已经完全变了样。生态的变化推动了绿色转型发展,让我们加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习当年的话。

  我期待能吸引更多游客来大理,给他们提供吃、住,让他们吃着绿色产品,看到美丽的洱海,很期待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越来越多人走上致富路。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团队在古生村建立科技小院,致力于生态保护治理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图/赵渝)

  “依托秀丽的苍山洱海风光,围绕‘生态文明为本、历史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强化生态文化赋能”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7)

  采访组:2015年1月,习在云南调研时指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习的嘱托,为云南探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大理市近年来做了哪些探索,实施了哪些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杨国勋:大理市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实施了多项措施。

  一是逐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有效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构建。

  二是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严格分级分区管控措施,以洱海水质和水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功能布局。

  三是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湖泊革命”攻坚向纵深推进,完成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是厚植生态文化底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大理市社会各界的共识共为。“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不断推广,洱海论坛成为机制性会议,以“洱海经验”增进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认同。

  五是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构成的生态经济体系,绿色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正不断转化为生态价值、生态产业、生态经济。

  采访组:2015年1月20日,习来到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小院,称赞道:“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你怎样理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意义,这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大理市拿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杨国勋:我理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意义就是坚守苍山洱海良好生态资源,守住“绿水青山”生态底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乡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情感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为了留住人们心中的那份乡愁。

  大理市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对大理的嘱托,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把古生村建设成洱海之滨生态环保优先、传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秀美的幸福家园和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打造成为“中国美丽乡愁第一村”和“乡愁文化发源地”。

  10年来,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古生村从眼前的洱海到周边的环境,从日常生活到家家户户人心所向,从产业到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让这样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正在古生人的共同努力下梦想成真。如今,洱海周边像古生村一样的美丽村落串起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乡愁带。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8)

  大理龙龛古渡被称为“最佳爱情表白地”,吸引众多新人前来拍照。(图/赵渝)

  采访组:和过去相比,洱海的水质、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

  杨国勋:洱海湖泊面积252平方公里,蓄水量29.59亿立方米,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也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然而,随着洱海流域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洱海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演变,水质急剧下降。

  2015年,习在洱海边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指示,从此洱海保护治理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洱海清,大理兴”口号的提出,大理市的治湖措施逐步开展。我们相继开展“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不仅针对湖滨民宿,村镇污水、矿山、农业面源污染、入湖河道均纳入整治范围。

  此外,环湖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同步启动。2019年以来,洱海流域共拆除违章建筑2150户23.96万平方米;实现了大蒜零种植;奶牛存栏从3万头减少到0.56万头;全面关停了洱海流域46座非煤矿山;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2座,一体化村落污水处理站5座,建成污水收集管网4200公里、化粪池10万个,污水处理规模达每天26.2万立方米,实现了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如今,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不仅体现生态价值,还逐步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生态廊道上星星点点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滨缓冲带和湿地,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物理隔离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修复后美丽的洱海风光为周边的民宿和餐饮带来了更为火爆的生意,成为群众走向小康之路的绿色通道。

  2020年9月以来,海西46公里路段试运营,累计接待游客4424.14万多人次。洱海流域内,正在推进种植业绿色有机化,建成省级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打造“洱海绿色食品”品牌;推进农业节水减排,完成12.5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新路。顺丰洱海环保科技公司对洱海流域的畜禽粪便、餐厨垃圾、死亡水草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全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利用,生产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料系列产品,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195万吨。同时,提供500多个工作岗位,在确保湖泊治理各主体全面持续参与湖泊保护的同时,构建以民众、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赢机制,让生态移民安心,让农民持续增收,让人民群众从洱海保护和绿色发展中长久受益,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采访组:随着洱海变清、游客增多,洱海周边居民收入逐步增长。大理市怎样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好洱海、守住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大理市怎样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国勋:大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秀丽的苍山洱海风光,围绕“生态文明为本、历史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强化生态文化赋能,促进“生态+”多点融合。

  一是“生态+文化”。坚持得天独厚的苍洱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创建A级景区11个,打造出大理、喜洲、双廊、龙尾关等古城、古镇、开云体育官网古村、古街,孕育出喜林苑、匠志集、璞真扎染、石空博物馆等特色企业,凤阳邑村、磻溪S湾、龙龛古渡等成为新旅游热点。

  二是“生态+乡村”。立足优美的苍洱田园风光和白族乡村风貌,通过“组织引领+社会投资+村民参与”,积极发展民宿、餐饮、旅拍等服务业,打造农旅结合的样板,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形成集“吃、住、游、玩、养”于一体的乡愁体验链。2023年,大理旅游民宿经营主体超6000户,涉旅行业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就业10余万人,大理市11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5个村超百万元。

  三是“生态+爱情”。围绕“风花雪月·蜜月之都”“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新品牌形象,招引头部企业落地,举办目的地婚礼行业高峰论坛,目的地婚礼、婚庆旅拍产业已成为新的产业发展增长点。

  四是“生态+康养”。充分发挥宜养宜居的优势,形成了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新业态,全年吸纳夏避酷暑、冬避严寒的康养人群超200万人次。

  五是“生态+体育”。突出“生态为基、赛事搭台、旅游唱戏”,先后成功举办澜湄合作大理国际马拉松赛、中国万水千帆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大理站等品牌赛事活动,全国首届户外产业大会落户大理,进一步引爆全民健身热潮,带动群众体育锻炼70余万人次。

  生态之美,带来了发展之变。2023年,大理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97万人次,增长74.69%;实现旅游总收入1085亿元,增长123.77%。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9)

  采访组:目前,大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怎样攻坚克难加以破解?

  杨国勋:目前,洱海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洱海水环境质量尚未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精准治理的路还很长,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尚未实现根本突破,外源输入风险依然较大,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内源风险隐患有较大不确定性。

  同时,随着环湖截污体系、垃圾收处设施、除藻控藻设施等运行维护,洱海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项目、“洱海山水工程”及河道、沟渠、湖滨带等的日常管护工作仍需投入大量资金。

  为持续抓好大理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我们始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我们严格落实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水生态的“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系统实施洱海保护治理8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

  我们以洱海保护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推动传统农业绿色化、有机化、数字化转型,以资源循环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依托苍山洱海美丽生态底色推动生态引领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逐步构建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采访组:新征程上,大理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杨国勋:新征程上,大理市将始终坚持把洱海保护精准治理作为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殷殷嘱托的具体实践,统筹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力提升洱海水质,改善洱海水环境,修复洱海水生态,强力推进城乡“两污”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同时,我们要统筹好新兴产业建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级,发掘特色优势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创新转化生态产品价值,积极探索“生态+”“+生态”的实践经济,让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

  大理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持把“良好生态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流域系统治理,用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保护洱海,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能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10)

  采访组:近年来,大理州牢记习嘱托,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从“一湖之治”转变为“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走出了一条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赵国龙:2015年1月,习在洱海边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10年来,大理州始终牢记嘱托,坚决扛起洱海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洱海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我们对洱海的保护是从一个湖泊开始,随着治理的推进,逐步发展为对流域的治理和整个生态的治理。洱海保护从“一湖之治”转变为“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2015年至今,我们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0亿元,对洱海及周边城市、村庄、山脉、河流、农田等开展综合治理,想方设法减少入湖污染负荷。

  在洱海流域建成20座污水处理厂、574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4.9万个化粪池,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对入湖河流实施生态化治理,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在洱海流域全面推进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生态化绿色种植。对沿湖15米范围内的1806户、7270人实施生态搬迁,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物理隔离的绿色生态屏障。对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完成海东面山绿化5.8万亩,建成湿地4万亩。

  定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生态调控和水生植物种植等工作,修复洱海湖体内“草藻鱼泥”生态系统。通过不懈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削减,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水环境、水生态逐步改善。洱海水越来越清,洱海流域的生态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采访组:洱海湖畔,习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殷殷嘱托“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你怎样理解“立此存照”的约定?

  赵国龙:2015年1月,习来到大理湾桥镇古生村,走上木栈道,同我们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嘱托我们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洱海是我们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好、治理好洱海是民之所盼。

  习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这既是对大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对大理干部群众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要求。10年来,大理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最具体、最现实的“国之大者”,作为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始终以洱海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统揽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施策、标本兼治、绿色发展、生态为民、共谋共建。

  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正逐步改善。海菜花被称为“水质风向标”,水干净到一定程度才能成活。曾经,洱海是有海菜花的,但随着污染负荷增加,海菜花一度消失。如今,海菜花在洱海连片开放,洱海保护治理成效得到媒体点赞,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洱海保护治理的实践表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必须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走一条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稳定改善的湖泊治理之路。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11)

  采访组:科学治湖在洱海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在洱海保护中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我们高标准建成中国·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研基地,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院所的科研协作,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徐祖信,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刘永定,湖泊治理专家孔海南等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持续深化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变化规律研究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流域截污治污等重点难点科技攻关。

  我们建成覆盖洱海流域“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汇聚26家单位、约36亿条信息,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工作措施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科学指导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工作。

  比如,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在洱海水质藻情的预警预测方面,可以实现提前7天预警和提前1个月预判。在初雨防控、藻华防控、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湖区执法等方面,平台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科研方面,实施了洱海生态调查项目,摸清洱海“草藻鱼泥”的生态本底,为下一步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针对洱海COD(化学需氧量)问题,我们正在开展洱海COD来源解析及水资源变化对COD的影响研究和洱海底泥污染治理前期研究等工作,为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立法在洱海保护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8年,我们首次制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目前经历了5次修订,新修订的条例更加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严格制定“三区”管控实施细则,确保洱海流域开发建设行为有法可依。

  采访组:洱海保护对于大理州乃至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怎样更好地发挥洱海保护治理的示范作用?

  赵国龙: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习关心关注的地方,保护好洱海是“国之大者”。云南省和大理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洱海省级湖长,省政府专门成立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省级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洱海保护治理。

  大理州委、州政府坚持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切实强化洱海保护治理一线攻坚,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人每月调度推动一次重点工作,确保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落实落细。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成立“洱海保护与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广泛凝聚社会各界资金和力量,构建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在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方面,我们正努力作出洱海贡献。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12)

  采访组:2024年9月,洱海论坛欧洲边会在瑞士日内瓦举办,来自中国的“洱海经验”首次走出国门;10月,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大理州举办。举办洱海论坛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洱海经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赵国龙: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洱海保护治理经过10年实践,积累了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的良好经验。

  通过“洱海论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习生态文明思想在洱海的生动实践,宣传了中国和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积极成效,讲述了洱海保护治理的感人故事,洱海保护治理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显著增强。

  对洱海的保护涉及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全民保护的过程。每天,洱海边都有成千上万人投身保护工作,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一线。比如,有位畜禽粪便收集员叫李春喜,202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每天早上6点,她准时出门,挨家挨户收集畜禽粪便。从2016年起,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

  几年前,洱海周边10多万头奶牛每天产生的粪便让大家头疼。如今,村庄变干净了,洱海清澈如镜,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这些变化离不开像李春喜这样的畜禽粪便收集员的辛勤努力。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洱海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衷心希望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一起共同交流探讨湖泊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科学路径,诚挚欢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把湖泊治理的先进经验传播到大理、实践在洱海,共同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汇聚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时刻牢记习“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重点围绕治污水、治垃圾、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三治一改善”下功夫、做努力,全面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奋力把大理打造成为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教育基地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全国示范样板。

  原标题:《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

开云体育登录习与美丽中国建设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云南省大理州干部群众访谈录(图13)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搜索